欢迎光临
发现好玩有趣的

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

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

 

2017 年,电影导演史蒂芬史匹柏 (Steven Spielberg) 在圣地牙哥动漫展 (Comic Con) 里,谈到他对 VR 的看法,

「过去十年,我参与其中,就像未来一样,我觉得不管我们喜不喜欢,它都在前方等待着。」

后来,史蒂芬史匹柏所执导的电影《一级玩家》接着在 2018 年春天上映,众所皆知这可以说是一部诠释「元宇宙」概念的经典电影。或许是因为自己执导了一部后来被誉为谈论 VR 世界的电影,因此有别于过去史蒂芬总是对 VR 持忧心态度,该年他的发言,反而将 VR 视为新可能性的起点,认为技术将改变过去电影给观众的体验,并且强调:「在其中,人类可以做任何你想像得到的事情。」

在同一个时空背景下,把场景转到威尼斯影展。2016 年,威尼斯影展首创 VR  单元、2017 年设立 VR 竞赛类别,而成立首年,中国台湾艺术家黄心健即以《沙中房间》拿下「最佳体验奖」(Best Experience)。

到了 2022 年,导演陈芯宜再度以《无法离开的人》——这部受国家人权博物馆之邀、以白色恐怖受难者故事为题材的 VR 创作——睽违五年,再度为中国台湾拿下同一奖项。

同样是今年 6 月,导演王登钰以 VR 作品《红尾巴 Ep.1》,也在被国际间视为最具规模「XR 沉浸式展览」之一的法国新影像艺术节(NewImages Festival)中,拿下评审团特别提及奖 (Special Mention)。评审团认为该片的美术质感及奇幻气氛令人深受吸引,且实拍逐格动画细致度极高,是 VR 电影的一大突破。

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

Photo Credit:《无法离开的人》剧照/《无法离开的人》获 2022 威尼斯影展最佳体验奖,故事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的经历,以一封无法送达的遗书,穿越历史与时间,并借由VR沉浸式体验,期待唤起不同世代对这段历史与人物的共感。

与其说是「挑战」,不如用「好玩」形容更贴近

如同大导演史蒂芬所言,虚拟实境走进影视产业已数年,颠覆与创新实然并存并进。我们不禁想问,在此发展过程里,对于创作者而言,其挑战与学习在哪里?对未来的想像又在哪里?这些问题,将从本次于「未来内容展」展出作品的创作者视角出发,进一步理解创作者的心情,以及对 VR 的想像。

「从平面摄影到动态摄影,是一个历程;从动态影像到 VR,又是一个新的历程。」

过去以电影、纪录片为主要创作媒材的陈芯宜表示,平面 2D 电影的电影语汇已经发展很成熟,

「像是在电影里,你说远景、中景、近景等等,大家很容易可以理解,但这在 VR 里面几乎是不成立的。」

正因许多事都还在萌芽阶段,众人也都还在成长的路上,因此凡事都还在探索阶段。而细究这段探索的过程,陈芯宜并不认为「痛苦」,取而代之的,反而是「好玩」。

「先不要定义,要探索。」正因为过去的影像经验与语言已然不成立,透过 VR 创作,所有共同语言都必须重新定义;又或是原本觉得不可行的事情,可能在不断讨论与尝试中,又变得可行。

举例来说:电影中「滑轨」是共通语言。讲出来,每个人都会浮现共同想像、操作手法也非常一致。但「滑轨」该怎么在 VR 影像里呈现?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。首先,「滑轨」要在 VR 影像里运用,在技术上有门槛。随著镜头往前移动,技术团队要缝合的是整个空间,不是单个画框而已,那可是浩大且繁复的工程;其次,镜头在动的时候,观众容易头晕,反而无法成就最佳观影体验。

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

Photo Credit:Shutterstock/一般电影制作中的「滑轨」,若要在VR影像里呈现,随著镜头往前移动,技术团队要缝合的是整个空间,而不是再只是单个画框的镜头推进。

陈芯宜说,这个镜头语言原在她 2018 年的第一支 VR 创作《留给未来的残影》里就想运用,但根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就没有实现,「但第二支片,我就用上了。」

在与团队不断尝试与讨论的过程里,陈芯宜最终成就了新的技术突破。对创作者而言,这样的过程,当然不会是痛苦,甚至用好玩也不足以形容,因为听起来,那简直令人着迷。

1 2下一页  

怎么让观众「沉浸」?你要同时是导演也是观众

陈芯宜强调,VR 电影不能与一般动态影像与平面叙事相较,因为那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与类型。

「在我接触 VR 后,它要给的是整个空间感,因此观者是进入一个空间,不只是看一个电影。」

也因如此,VR 创作从剧本写作开始,就与陈芯宜过去的经验完全不同。写电影剧本以叙事结构为主,但 VR 使得影像的各自空间有了不同定义,因此导演必须依照不同空间情境,写出 A、B、C…面的剧本,分别代表不同的空间结构。

「我会试著去找到在 VR 里面,我要怎么讲白色恐怖故事讲得最好,让体验互相加乘、让众人更身历其境。」

《无法离开的人》以白色恐怖受难者的经验为题创作,让这段多数中国台湾人过去曾被噤声的历史,用 VR 形式呈现给观众,当你戴上 VR 头显,便会瞬间置身于绿岛人权园区的「新生训导处」蜡像展示馆,让政治受难者坤伯与一封永远无法送达的遗书,带你回到当年的历史情境中。

「该怎么讲述这个故事?」陈芯宜说,光是要表现「监视」在 VR 里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手法,你得去想像、去摸索,才能让观众沉浸在你想传达的情绪里。

此外,也因为是空间创作,创作者势必要转换自己的身份,创作者「既是导演,也是观众」。要怎么让观众能进入导演的内心,得看创作者如何塑造沉浸感,令人在虚拟中感受到真实交错。

当走进奇幻世界成为可能!沉浸式体验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

像是《红尾巴》这部作品,在 VR 的影像叙事里,便不同于《无法离开的人》,观众被明确赋予了「造访博物馆」的角色,《红尾巴》中,观众是全然的旁观者,并透过小男孩的好奇与追寻,让观者随著 VR 的沉浸感,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那个立体的空间中。

《红尾巴》是一部关于一个小男孩在懵懂中踏上漫长旅程,走过一座又一座奇幻城市,只为追寻红尾巴幻影的故事。导演王登钰曾在受访中表示,想要透过作品传达的意念是:

「从儿童转变成大人这段时期,会面临许多成长挣扎。青少年是极度渴望被了解的,他们察觉到自己身体的改变,但是并不知道内心也在经历严重的地壳变动。」

而故事的沉浸感,便是源自导演王登钰将自己在梦中所感知到的世界。导演采用实体模型,制作出一个个剧中的角色模型、场景模型,再透过中国台湾知名 VR 技术团队 Funique VR 以高分辨率摄影测量法 (Photogrammetry) 扫描,最终透过游戏引擎制作成类逐格动画,打造梦境般的细致世界。因此观看时,观者能深刻沉浸在精致的 VR 世界,并不自觉地追着天空的红尾巴奔走,与故事里的小男孩一同回到过去的自己,唤醒内心那个需要被疗愈的灵魂碎片。

让观者进入 VR 的世界里,与故事里的角色一同身历其境、感他所感,要创造出最佳体验的沉浸式内容,从创作的最开端,导演就不仅是导演,也是观众。

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

Photo Credit:《红尾巴》剧照/获法国新影像艺术节评审团特别提及奖,《红尾巴》从一条红尾巴的流动,与男孩的奇幻旅程相互暗涌,诗意地诠释出人们童年的情感记忆。

最后,中国台湾 VR 创作虽屡在国际上崭露头角,陈芯宜也肯定中国台湾发展 VR 创作,更属前段班,但重要的体验设备如 VR 头显,距离普及化还有一大段距离。也因投入 VR 创作的成本高昂、回收又相对艰难等种种缘由,她认为在现阶段无法定义 VR 未来的发展性。然而,创作者躬逢其时,在这么早期的阶段可以参与尝试,用不同的媒材创作,兴许是件好事。

至于众人都会问的一个题目:

「新的媒材,对创作者是不是一个挑战?」

陈芯宜的答案浅显易懂:

「挑战不在于媒材的新或旧,‘创作’的本质就是一项挑战。」

而所有想尝试定义与探索的创作者,势必都在这条路上。

免费报名中!2022 TCCF 创意内容大会|未来内容展「扩增宇宙,运算中」

Web3.0 开启了数位世界迈向元宇宙的大门,让现实世界在即时运算下快速扩增「多重宇宙」。2022 未来内容展以「扩增宇宙,运算中」为主轴,便是意味蕴酿元宇宙时代的娱乐体验、展现将内容产业带往未来的企图心。从故事力策展出发,结合科技艺术衍擘画新未来内容蓝图,带领参展者体验内容叙事感官疆界与全新媒体科技应用与商机,在文化内容与商业之间搭建起一座黄金之桥。

2022 年 11 月 3 日至 13 日松山文创园区 2 、3 号仓库

赞(12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探点库 » 获奖导演谈 VR 影像创作——创作的本质即是挑战,而新媒材的探索则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